中国越野跑赛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的越野跑比赛多达330余场(不含港澳台),相比2015年的近百场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其中百公里以上级别的赛事有39场,是2015年一倍。
据预估,未来的3-5年内,在中国的
跑步市场,耐力型赛事仍将会占据主流,其中虽然路跑赛事仍将是主流,但越野赛事的参与人群一定会提升占比至耐力跑总人群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在如此"繁荣"的市场背后,值得我们关注的点还有很多。
7月7日,第三届亚太越野跑峰会将在ISPO
上海展同期举办,聚焦亚太地区越野跑的发展动向,探讨时下热点及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盛邀国际越野跑协会专家,重点解读
日本、
韩国越野跑赛事发展及未来趋势,着重关注在中国江浙沪地区越野跑运动的发展现状与盈收管理。热议赛事联合体的兴起、越野跑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等专题话题。
"衡量一个赛事的作用和价值,其实不仅仅是赛事夺冠或运动员跑得有多快,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这个赛事,给每一个参与赛事的人带来更多的价值。"--马德民。
上周四,"ISPO大家说"线上分享课邀请了马德民先生来做客,他不仅是资深越野跑赛事组织人,
北京赛诺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更是中国山超级越野跑巡回赛发起人,大横断(横断天路)项目执委,为我们分享中国越野跑运动新动向及赛事IP打造。
夯实IP赛事文化根基,核心价值:差异化
"在我看来,越野跑赛事的核心价值就是其独特性。每一个越野跑赛事的组织者需要坚持培养其自有的文化理念,要避免同质化。如果赛事自身的特色并不鲜明,赛道设计或环境和其他的赛事没有太大的差异。对参赛者来说,去过一次之后,就没有兴趣去第二次了。",马德民表示:"赛事的同质化发展和竞争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于越野跑的整体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以日本举例,日本越野跑比赛大约有300多个,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很多场,但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不是一味的追求爬升高度,而更注重特色文化及趣味性。
强化赛制设计是提升体验的突破口
越野跑赛事并不是说距离越长,爬升越多的话就越好,这样理解的话就太狭隘了。哪怕是在平原地区,缺失山地资源的越野跑赛事也可以非常吸引人。
马德民向ISPO提到,越野跑如果根据爬升来分的话,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常规说的越野跑,包含爬升,例如vibramHK100,100多公里总长,含有4500米的爬升。另一类是每年被列入国际田联的越野cross-country,距离最长的是14公里。它是比较竞技的一种项目,爬升很少,主要在土路或者是高尔夫球场类似这样的地方,小的一些丘陵,路线也不难。这种比赛在欧美特别流行,包括
美国。
以传统的"门百"赛事为例,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赛事,但是因为运营的定位不明确,影响力逐步下降,而在2016年汇跑接手后,将总共102公里的赛事升级为60公里(累计爬升1700米)的越野跑项目和42公里(累计爬升300米)的马拉松项目组成,并设置了合理的关门时间,新的赛制实际上赋予了新的体验,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设计。
赛事的附加价值和衍生品需用心挖掘
越野跑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了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并不能否认赛事也是需要成本的,而当盈收难以平衡时,赛事组织者势必很难将全部的心思放在赛事本身。
相较于多由政府牵头的城市马拉松,越野跑由于其先天特性,得到的公众关注度及公共资源倾斜都要少得多。同样受限于赛道场地原因,越野跑的参与人数也无法无限扩充,所以越野跑赛事更需要去借助各方面的机构组织力量一同推广越野跑。由马德民牵头发起的中国山超级越野跑巡回赛事联合体(下文简称:中国山)是中国第一个汇集最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高山风格越野跑赛事组成新的赛事联合体,将不同赛事以共同的高山价值观联系起来,以统一的形象整合资源,化零为整地进行推广和宣传。而国际上,
意大利、
西班牙、
法国等都有类似的组织抱团联盟,以争取更多地有利资源。
除了强强联手的组合战略,马德民表示,品牌的赞助以及赛事的附加价值和衍生品也需要组织者用心挖掘。以UTMB为例,作为目前全球顶尖越野跑赛事,它的自身定位是"全球越野跑峰会",不仅集合了赛事,产品的展示,打造了越野跑博览会、儿童跑,同时全球各国的赛事也会共聚一堂。再比如2017年的第三届凯乐石
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参赛人数将达1000人。今年不仅仅是赛事组别的增加,配套活动也丰富了很多,比如歌舞演出,电影院,与
登山相关的分享活动,当地土特产品的展销,等等,都在不断完善形成一个四姑娘山越野跑嘉年华,扩大影响力。而品牌赞助层面,除了一贯以来的运动跑步装备品牌外,还可以关注运动生活方式品牌、运动汽车品牌等,开拓更大范围的商业机会。
新运动生活方式正在蓬勃发展,为贴合行业发展新需求,秉持"匠心"精神的ISPO上海展,将于2017年7月6-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展会在进一步强化
户外运动的同时,更深耕跑步与健身、城市轻户外和运动潮流领域,扶持创新品牌,为技术革新提供支持,促进行业间的沟通与交流。